人际交往是门学问,或许与情商有关。每个人都有特定的频率,有些时候能有幸遇到同频之人,但若是遇不到呢?应当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情绪、怎样的状态来与之相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因为有形形色色的人,所以会存在各个频率,有些时候能够明显感受到有些人是高度同频的,有些人是有话聊但话题只能浮于表面,而还有大多数人是没话聊却不得不找话聊。
所以这也就是沟通的第一步是用心聆听,或许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打断对方,描述起自己的相似经历来表达自己感同身受。而心理咨询中最关键也最简单的便是“嗯”“哦?”“然后呢”有些场合这一原则却不适用了。比如在学术交流的时候。
她今天就遭遇了这么一出,并非不愿用心聆听导师对自己论文的修改建议,而是很想用心明白每个字每句话在说什么时却发现内心的小人在偷偷说“听不懂呀,快点结束吧”,一边意识到这似乎不应该是正确的受教态度,另一边又觉得自己在内耗,很想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观点上,却只能表现出一脸迷茫。事后,同门说老师很关注她的情绪,看着她一脸懵嘴角下撇时话头一转说她写得挺好的。已经度过研究生生涯的一半了,仍没能找到合适的跟导师相处的模式。却并非与其不同频,很多时候她反而对导师的理念和热忱无比赞同,只是在自己做研究的过程中,总是碰壁,仿佛很容易那腔热情就被浇灭了。
在与朋友的相处过程中,也许是和谐型人格的缘故,不太需要提出什么主意只要跟随就好让她不会跟人产生太大矛盾,这是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因为她总会思考这句话说出后别人会如何想,而不敢大胆表达。哪怕是小小的问题有时也没有勇气请教别人。
她却总想找话题来聊,以免陷入太久的沉寂中。却缺乏对客观世界的关注比如大众熟知的娱乐新闻等,因此只能讲述自己的故事来打开话题。好在朋友们愿意听她说也很附和她,只是有时讲完后她又会想自己自我暴露得是否太多。
人总是处在关系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良好的关系体验会带给人勇气,这也是她觉得以后的工作中良好的同事氛围是必要的缘故。某种程度上她似乎是适合团队合作的,因为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与感觉靠谱或安心的人共同商量时内心会更安然,也能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
但她确实不是个擅于社交的人,否则也不会在初中或现在担任班委时遇到投票活动票数并不高了。或许不同类型的人适合不同的场合,就像盖洛普优势测评时她和舍友有着不同的优势识别结果。缺乏交往维度而思考维度占据优势的她或许有时将思考放在了太多内耗上。
虽然人际交往不是最终目标,但很多时候她从人际交往或者说友谊中收获了很多温暖,这也正是支撑其在困难的境地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五夏】挚友是你们小情侣的借口 老公丧尽天良,夫郎疯癫入场 太上道门 重生后拒接盘,开局疯狂搞钱 傲剑狂魔 早知道系统能挣钱,还下乡干啥? 我在售楼部的日子 晚年从斩妖除魔,到长生不死! 玄幻:我爆兵女帝军团 余生,再不弄丢你 盗墓:谁还没有个长辈了 星际未来之梦 乡村里的独居女人! 快穿:软糯宿主开局就被骗亲亲 三角洲行动:开局直面超雄老太 吞噬武魂! 屈辱的修仙女配躁了 从收养双胞胎开始成就文娱天王 我靠着分身我成为了万界大佬 心路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