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有机会走进米兰大运河边的一间十九世纪就建立的老式咖啡店,点一杯正统的意式浓缩,就着窗外的夕阳里运河上的来往行船,慢慢的品尝。
罗浮宫里每天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的人流只允许你在《蒙娜丽莎》面前停留短暂的三秒钟。
纵然如此。
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他们从生到死,还是没有机会真正的在《蒙娜丽莎》的真迹面前,静静的站上几秒钟。
它起到的永远也都是一个璀璨而朦胧的文化印记的作用。
因为尝不到,见不到。
所以才是最好的。
想像会在人的脑海中不停的塑造着一件事物,把它构建的更好或者更坏……直到他真正直面它的那一刻。
「大受震撼」丶「泪流满面」丶「不负此生」。
这些形容词当然是一个粉丝进行圣地巡礼的时候,所能感受到的最幸运也最幸福的事情。
但是同样的。
失去了想像的神秘感。
他们同样有不小的可能性会感受到大失所望。
「就这?」
也许是口耳相传的赞誉,将期待感拉的太高。
也许是鉴赏水平的问题,品不明白那种「酸而涩」的咖啡豆在舌尖绽放时的立体层次感,看不明白画笔妙到毫尖的精准变化。
还有可能。
或许那真的便只是些虚有其表丶名不副实的事物。
这就是属于少数人的艺术品的局限性。
只有在创作的过程中,便首要考虑的「批量复制」属性的东西,才有能力将这种文化印记——没准没有那麽亮,没有这麽好,却凝实许多的文化印记,推广到世界的每一处角落。
从太阳变成了一枚小光珠,变成了手间的纸灯笼,草丛上的萤火虫。
相比高不可攀的太阳。
纸灯笼与萤火虫,同样的发着光,而它们才能亲切的飞进千家万户,类似一张张被当作商品包装纸的版画,又比如星巴克丶sta或者瑞幸这样的连锁咖啡店。
它们售卖的从来都不是咖啡和包装,而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感。
咖啡馆或者茶馆,古往今来,东西南北,都是一处关于「信息交流」的驿站,五湖四海的旅人在同一处屋檐坐下,一起喝一杯咖啡,然后再彼此分离。
它的开放性丶公共性丶流动性,让它成为了讨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
最经典的例子。
传说中弗洛伊德丶马赫丶哥德尔丶薛丁格丶卡尔纳普丶维根斯坦丶哈耶克丶门格尔,甚至伟大导师列宁和史达林同志,都曾是维也纳的中央咖啡馆的常客。据说列宁曾在咖啡店的桌子上为着名的《真理报》写过稿件。
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身份。
从俄国流亡者到富有的大贵族。
从革命领袖到精神病学专家再到物理学家。
或许大家都曾一张咖啡桌边面对面的比邻而居,也许大家抱着不同的政治观念,有些人成为了挚友,有些人则擦肩而过,成为了陌生人。
无论如何。
他们的人生中,都有着小小的一杯咖啡的缘分。
总而言之。
如果你没有办法去界定自己和对方的关系。
定义你们之间到底是朋友,认识的陌生人,或者别的什麽……那麽约在咖啡店见面,通常是不会错的选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人在东京,法内狂徒 重回海岛悠然人生 驱魔笔记中不许夹带情书 爹,你穿越明末了 晕,捡来的小崽子天天想以下犯上 系统奖励:钱多的花不完! 重生万年,万世天尊 来自末日 你这律师不对劲 贼天子 剑走偏锋的大明 原神:深渊教团的公爵大人又摸鱼啦 我的替身是史蒂夫 女神的上门豪婿 恋爱?重生的我只想爆奖励 朝廷鹰犬,杀穿天下!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盛唐挽歌 海平线的末日挣扎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